控制与改进: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原动力——也说全面质量管理与卓越绩效模式

作者:吴璠 发布日期:2016/05/30

全面质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费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如今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自1978年以来,我国推行TQM已近40年。从其多年运行效果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体而言,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世界为了实现卓越的组织绩效而对组织的系统进行综合、全面和持续改进的方法论。可以这样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全面质量”(TQ)为特征的管理方式(M)。

全面质量管理带给了中国人什么?

第一次让国人明白质量不仅是符合标准,而是要符合顾客的要求、让顾客满意,卖不出去的产品就不是好产品;

第一次帮助企业了解,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通过预防管理可以充分减少残次品的浪费;

第一次让质量管理人员意识到,质量问题是可预防的,影响质量的因素——人、机、料、法和环境处在可控状态下,产品质量就会处于稳定的状态;

第一次令企业管理者明白,质量不是某个个体的事情,而是需要全员、全过程参加,它是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

第一次帮助质量研究培训人员认识到,质量不仅是靠先进设备生产出来的,而是要依靠教育,质量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被生产出来……

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时间中,多次被世界各国的实践所证明:二战后的日本,通过系统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用了近20年时间从战后的一片废墟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而日本的经济复兴亦被称作是一场“质量革命”;通过20世纪80、90年代广泛而深入的质量运动,美国产业界迅速扭转颓势,重新夺回全球产业霸主的地位。

自1978年我国开始引入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迄今30余年已过,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深入推行的30年,亦是中国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的30年。30余年间,全面质量管理伴随中国制造崛起,中国经济腾飞,为中国各类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何阐释全面质量管理?

卓越绩效模式中的11项价值观即可以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做一个概貌性的描摹。作为有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卓越绩效模式在20个世纪80年代被以美国国家质量奖为载体推出,大大提升了美国企业界乃至其他领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现如今,作为卓越绩效模式具体体现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已经成为了一套企业经营管理的国际标准。

2004年,我国发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与此同时,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亦成为被誉为“中国质量界奥斯卡”的全国质量奖评奖准则。现如今,美国波多里奇奖(美国国家质量奖)、EFQM卓越奖、以及我国的全国质量奖已然比肩成为全世界基于卓越绩效模式三大权威奖项,无数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企业组织曾经、并持续地受益于此。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邮箱:info@caq.org.cn
Copyright©2003-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67923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