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本不难

作者:Ken Snyder 发布日期:2019/05/15

1557906916685037540.png

关于精益推行旷日持久的各种说法中,我常听到的就有“做精益至少需要10年”“从哪里开始取决于组织目前所处的位置”,或者“实施精益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各种借口层出不穷。虽然在职业生涯早些年,我也曾对这些借口深信不疑。但现在的我越来越相信,这些话只不过是精益实施时间久拖不决、没找对路、用错方法的借口,而我坚信的是精益对眼前缩短交付时间确有更高水平发展的长效。 

林林总总、花样翻新的借口,总让我想起了久混体育界、音乐界、象棋界又成不了精英人士嘴边挂着的口头禅,他们给自己不成才、不成器的理由是,这几个领域佼佼者均“天赋秉异”,暗示着如若没有正确的基因正常人难以企及。各个研究领域均已证明这些借口是错误的,世上确实存在着可以缩短开发时间进而提高绩效水平的科学方法。 

我的大家庭里不乏钢琴演奏者,女儿在大学时主修的就是钢琴表演专业。我近距离观察到了家人们刻意练习的习惯,而这些习惯给他们带来了日益精进的技术水平和更加精湛的演奏水平。钢琴培训都能变得更加科学,几个世纪的反复试验例证了确有提高技能水平的练习方案存在,科学教学的系统方法所言不虚。在我眼里,精益实施亦是如此,只是我们待它不够科学,也没有开发完善的实践方案。 

翻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常值——成功的故事》时,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加速精益有效实施的科学方法定然存在。格拉德威尔在他的书中引用了一项研究,指出1万小时的练习可以在任何事情上精进到专家级的表现。自从读那本书以来,我又啃了好几部颇有见地的心理学专著。这些书包括: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安吉拉•杜克沃斯《坚毅——成功的金钥匙》、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还有几本讨论这个话题的应用型书籍:丹尼尔•科伊尔的《1万小时天才理论》、杰奥夫•科尔文《哪来的天才?》。 

阅读这些书籍后,我将这些经验教训应用于精益社区:

天真的做法。太多的精益人士都是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导入了精益生产的做法,并以一种难以置信的方式实施。他们投入练习时间不少,但很多都不是按照目的或意识来指导的,用艾利克森的术语称其为“天真的练习”。这种进步比专家科学教授之法慢得多。天真的练习可以帮助到一定的水平,但简单不停重复,演奏停滞不前,水平提高有限,表演卡在瓶颈处。这相当于钢琴演奏者学习弹奏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地不间断练习。练习或玩耍的时间虽长,但这种埋头苦干的做法对个人进步并无增益,技能水平从未达到演奏需要更高级技能的歌曲所需的水平。 

有目的的练习。艾利克森将更深层次的练习描述为“有目的的练习”。这个层次的特点是人们已经做得很好,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但这些技术还没有被编码成经过科学验证的方法论。找到几位良师,求师问道,但究竟用什么方法、走什么道路还是因人而异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捷径。有目的练习的人可以学习特定意义上的技巧,但是没有对业界最佳实践进行广泛的搜集和整理,知识可以积累,但技能不一定增长。这使得它优于“天真的练习”,但仍不是科学驱动的“刻意练 习”。遵循这个说法,我们精益实践出色案例着实不少,大可用于缩短精益实施的前置时间,例如丰田“卡塔”工作法帮助我们开始编纂过程。随着2008年推出新的新乡(Shingo)模型原则,新乡学院的研究所帮助实现了“有目的的练习”的大跃进,但如何积小胜为大胜、实现长期目标,我们仍需要努力。 

刻意的练习。最高水平是艾利克森所谓的“刻意 练习”。在实施最佳培训和实践技巧以尽快提高技能 和绩效方面,这一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是标准工作,如果您愿意的话)。而我认为精益社区目前尚未达到,希望以此为目标,我们能努力将其实现。我认为,目前由新乡学院(Shingo Institute)提供的洞察(Insight)调查工具以及正在开发的现场(Onsight)评估工具均能助力于创建规范化数据集,更好地确定最佳方法。 

融融 编译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邮箱:info@caq.org.cn
Copyright©2003-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67923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