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特色管理之一贵州茅台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9/25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地 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 贵州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糖业烟酒公司、江苏省糖烟酒总公司、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8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司主导产品贵州茅台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尊于当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茅台酒品质卓越,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1915 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与法国科涅克白兰 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近一个世纪以来,先后15次荣获国际金奖,是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身的白酒品牌,在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 誉为国酒、政治酒、外交酒、文化酒和友谊酒。

目前,公司生产的茅台酒年产量已突破3万吨;43°茅台酒拓展了茅台酒家族低度酒的发展空间;汉酱酒、仁酒、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满足了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15年、30年、50年、80年陈年茅台酒填补了我国极品酒、年份酒、陈年老窖的空白;在国内独创 “年代梯级式”产品开发模式,提出“一曲三茅四酱”和“133品牌战略”,形成了低度、高中低档、极品三大系列100多个规格品种,全方位跻身市场,从而占据了白酒市场制高点,屹立于中国极品酒市场。

深化现代企业改革,创新营销体制机制自1998年以来,茅台连续多年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2013年4月提出了“三个转型、五个转变”,即“发展思路转型、营销战略转型、管理模式转型,公务消费向商务消费转变、高端客户向普通客户转变、专卖渠道向直销渠道转变、被动营销到主动营销转变、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变并重”并以此作为酒业调整期的“发展战略”,茅台是大型上市名酒企业中第一家顺应行业趋势和消费趋势进行转型的企业,并且有明晰的转型理念:设立了自营系统,成立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个性化定 制营销有限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提出“茅台酒顺价控量,系列酒薄利多销”的策略,深耕市场,努力开辟新的营销渠道,促进消费模式转型,真诚地用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为广大消费者 “酿造”高品位的生活。

茅台始终把消费者视为上帝,深入饯行“八个营销”,不断加强营销和服务网络建设。 “八个营销”是茅台人站在新的 历史节点,在茅台的经营道路上总结出的一套独具茅台特色的市场谋略体系。八个营销是指“工 程营销、文化营销、感情营销、诚信营销、网络营销、服务营销、个性化营销、事件营销。”以工程营销和文化营销赢得顾客,以服务营销和网络营销提供超值服务、满足顾客需求,以个性营销与感情营销超越顾客期望,以事件营销和诚信营销提升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追求高品位生活的需求。我们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营销网点1000多个,在全国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县级城 市设立了茅台酒专卖店(柜),在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和沿海 对外开放城市均派驻了营销和售后服务人员,建立健全了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公司坚持把消费者满意度作为判定和评价质量的标准,积极做好各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工作。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开设 了产品真假免费鉴定站,开办了用户索赔及消费者来电、来函、来访业务等,认真处理用户、消费者提出和反馈的每一个信息、问题或要求。以诚信赢得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信赖。

2014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市场考验,公司主导产品的销售量、利税总额、利润、税金、人均创利税、人均上交税金、股票总市 值、品牌价值等高居中国白酒行业榜首——确保了茅台酒及系列酒的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不断提高,确保了茅台酒中国高端白酒市场占有率第一。

坚守传统工艺,传承质量文化作为中国白酒行业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地 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身的民族品牌,国酒茅台长期以来坚持以质求存,始终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只设立质量奖,却没有超产奖,不按照质量标准多产酒的,不但不奖励反而要受处罚。在公司“质量立企”战略的引领下,我们始终坚持“重阳下沙,端午踩曲,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七次取酒,八次摊凉发酵,九次蒸煮,长期储存,精心勾兑”的工艺要求,始终坚持“三不准(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厂投 入使用、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准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进入市场)”、“四服从(产量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成本服从质量、工作量服从质量)”、“十二个坚定不移”工艺原则,确保了茅台制曲根本环节、制酒关键环节、勾贮核心环节、包装窗口环节,对茅台酒酿造工艺进行细化识别,梳理出茅台酒生产的五大工序433条工艺、质量及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同时,建立623条与控制措施对应的考核细则,建立了工艺质量、食品安全和现场管理为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有效保证了工艺执行的标准化。历代国酒人在辛勤的生产劳动、经营过程中通过开展“师带徒”、茅台酒节等活动,不断加强对茅台酒传统工艺文化的宣贯,将“以人 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继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和“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 酿·不卖新酒”的质量理念逐步融入茅台的血液中,将茅台质量文化深植于每一位国酒员工心中,形成了“质量是生命”的理念和追求,通过茅台质量文化的不断传承,对高品质的始终追寻已成为国酒人的一种坚持和信仰,这正是国酒茅台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强化创新驱动,推动茅台持续健康发展茅台酒的质量控制长期沿用实物标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与现代科技结合,“破译”关键工序“密码”,消除神秘感,使之从自然升华为自觉,成了茅台酒质量管理逐渐深化的主线与鲜明特色。同时,茅台为保证其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多年来在产品保真防伪方面采用了不少高新技术。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表示,长期以来,国酒茅台高度重视维护企业商誉及知识产权工作,不断革新防伪技术,提升产品防伪保真能力,也是力求使消费者能够买到放心茅台酒的同时,打造一个不断追求卓越、严把食品安全关、积 极履行社会责任、报效国家和回馈社会的和谐企业。

早在1998年、1999年,茅台先后引入了当时国际先进的美国“3M”及加拿大“3M”光学防伪技术。2000年,又改进为上海复旦天臣防伪技术,通过光学防伪、物理防伪将“动感秘文”技术、“反光水印”技术、“镂空”技术等有效结合,实现了较好的防伪保真效果。2009年,再次升级防伪技术,使用整体具有防伪功能的防伪胶帽,采用“顺光反射防伪技术”、“浮点飘逸防伪技术”等便于消费者识别的防伪技术。期间,还多次引入先进防 伪包装和技术产品加以辅助,如激光防伪、电码声讯查询以及水印、微缩文字、凹版印刷、变光等技术,有效对产品防伪进行了补充,使公司防伪保真能力一致走在行业前沿。2012年5月22日,茅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茅台酒RFID防伪溯源体系正式上线新闻发布会”,宣布投入1.27亿的新型科技防伪体系在茅台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酒类防伪验证从小众防伪走向大众防伪,开启了酒类防伪验证的里程碑——消费者用手机就能辨别真假茅台酒。

茅台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知名品牌,民族精品, 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记忆的桥梁,袁仁国表示,精于传承、胜在创新是茅台的发展之要。茅台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继承创新”作为建立技术体系,开展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继承创新,就是继承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和文化,并把传统工艺的精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相结合,致力于探索发掘茅台酒的内涵。公司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白酒风味物质数据库平台和第一个白酒微生物菌种资源 库,形成了以茅台酒和酱香系列酒酿制技术、白酒风味物质剖析技术、茅台酒指纹识别技术、循环经济关 键技术、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等为核心的茅台技术体系。在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进传统产业、白酒风味研究、茅台酒酿造微生物研究、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研究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大企业有大担当,努力承担社会责任

身为中国知名白酒品牌的领军者,茅台一直在不断呼吁建立共识:我们既要善于积累财富,更要善于分享财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长期以来,茅台发展不忘回报社会,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茅台向灾区人民累计捐赠3900多万元; 2009年,捐赠2191.6万元成立以“汇聚爱心,汇聚善心”为宗旨的“心基金”,用于救助孤儿和困难家庭;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茅台累计捐款960万元; 2012~2015年,茅台共出资4亿元开展“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帮助8万名莘莘学子圆梦大学;“国酒茅台·希望食堂”公益项目第一批100所和第二批55所希望食堂已全部竣工,让更多的贵州山区孩子在学校吃上了可口营养的饭菜;捐资2000万元,支持四川雅安人民抗震救灾;捐资300万元,分别支持贵州省禁毒工作、贵州省外事工作和仁怀市抗旱救灾。 2013年获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第八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奖。从义赈救灾到公益建设、从捐资助学到扶贫济困、从全国到地方,国酒茅台用行动践行使命、以奉献诠释责任。

潮来万舸竞,风正好扬帆

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茅台是贵州的,茅台是中国的,茅台人将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坚守我们的信仰,持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巩固和提升茅台酒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为振兴民族品牌,实现美丽“茅台梦”而努力奋斗。

1446520010392.jpg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邮箱:info@caq.org.cn
Copyright©2003-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67923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