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 教育质量提升:从课堂到成长
教育不止于课堂,学习新知不只在教室,研学路上、企业实习、社会志愿者都可以成为育人大课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让学生收获成长。本期专题汇集了中国质量协会教育分会征文活动中6个颇具特色的管理案例和专家点评,向读者们展示高职院校“五心五技”匠才培养质量管理模式、“诊改+督导+认证”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基础教育的“抛锚式”教学法与 QFD 质量功能展开方法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卧虎山小学的养正劳动教育和北京海淀实验四小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教育模式。期待更多质量管理工具和理念能在教育系统中落地,更好地激发教育系统的活力,实现课堂教学和人培养质量的双提升。

P40 追忆质量专家刘源张
今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刘源张诞辰100周年。他1956年响应周总理的号召,不顾美国政府的阻挠,绕道日本回到祖国开始了半世纪的质量人生。1978年,刘源张与日本专家在北京企业开始QC小组试点,1979年8月31日举办的第一次全国QC小组大会上,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成立(2001年更名为中国质量协会)。作为中国质量协会的奠基人,刘源张先生曾担任中国质协的副会长以及名誉会长多年,还获得了2005“中国杰出质量人”最高荣誉。为纪念刘源张院士作出的贡献、激励有志之士投身于质量事业,中国质量协会现已将“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的子项奖“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突出贡献奖”,正式更名为以刘源张的名字命名的“刘源张质量技术个人奖”。此奖项是公益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为了追忆这位在中国质量管理史上留下了深远足迹的人,本期我们汇集几篇短文,看看他怎样回忆自己的质量生涯和中国质量协会的渊源,质量同行、女儿又如何看待刘老的质量人生,期待质量从业者追随先生的人生情怀、报国之志和科学精神,继续完成先生未竟的质量事业、早日实现质量强国梦。
P49 社会观察
参天巨木必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必起于累土。在人工智能勃兴的时代,我们更需重拾这种“道生万象”的智慧,在碎片化信息洪流中,把握“理一分殊”的认知枢机,用一辈人甚至几辈人的不懈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实现认知的升维与实践的突破。

P82 全球卓越标杆
获得新乡奖并达到第4或第5级成熟度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这并非最终目标。转向精通型思维模式的组织,不再局限于追求组织卓越,而是迈向定义行业的创新。精通确保卓越不仅得以维持,而且被持续重新定义,使组织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领先地位。通过从成熟转向精通,您的组织可以从在现有框架内的世界级执行者,转变为重塑其行业未来的先驱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