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策略与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10

cds.jpg

大家好,我是崔东树,很高兴跟大家交流我们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国际化发展的特征分析。

在这里我们看一下整个中国汽车应该说目前来看呈现最好的发展时机,对中国汽车发展我一直充满信心,在5年之前我说4000万的时候没人信,到现在我说4000万,还是大伙儿有些压力,我们认为未来来看,中国汽车国内至少有3000万的规模,海外必然有1000万的规模,而且现在面临世界汽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应该说随着欧美制造业垮塌,中国汽车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所以我给汇报我们对此的观点。

在这里首先看一下世界汽车的发展特征,世界汽车的规模在1个亿的规模,其中欧洲2000万,北美2000万,合起来4000万。中国3000万,合起来7000万。剩下2000万应该说南半球有600万,亚洲包括日韩东南亚合起来有1500万的规模,这是世界的9000万的市场,中国在其中占到了33%的市场。总体来看,中国的占比表现并不是很突出。而且过去几年从2017年开始到世界9400万逐步回落到了8000万的规模,中国市场也从2800万降到2500万规模。到今年的话,应该说世界汽车将重回9400万辆规模。中国汽车将呈现强势的发展态势,而世界汽车发展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世界汽车处于一个传统汽车的概念的问题。

第一个来说,有钱才有车,没钱人就没车,世界上来说仍然是这个局面。除了中国之外,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这些发达国家,实际上他们的汽车保有量都比较高。包括可以看到像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都是七、八千万的人口规模,甚至更小的规模,他们都在世界上占据了绝对的一个相对较强的地位。而像我们说两三亿的国家,一两亿的国家他们的汽车保有量总体来说都在后面,所以这也是世界汽车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体现。

尤其像俄罗斯等这些国家应该说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在俄乌危机的时候降到了90万,现在又通过中国的支持又涨到了160万的规模。所以应该说整个世界汽车市场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坦途发展的态势,而是剧烈的波动的一个市场,所以中国在世界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只有3000万的规模,而像美国只有1600万的规模。刚才也说了整个也是800万的进口,800万国内生产的情况,所以中国是世界上与其他国家相比来说绝无仅有的超大规模市场跟超大规模的产业基地。

在这发展之下,世界汽车面临着一个巨大变革的状态。世界汽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未来几年将发生剧烈的变化,欧洲汽车工业将剧烈的垮塌,中国汽车工业将快速地崛起,应该说未来的竞争就是中、日、韩的竞争。

整体来看,日本丰田、韩国现代起亚跟中国企业成为未来世界汽车焦点,中国企业在快速地崛起之中。

这里头应该说中国以比亚迪、吉利、奇瑞、上汽、长安、长城、北汽、一汽、东风等这些企业表现来看是呈现相对来说极其良好的一个走势态势,,特斯拉的话现在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所以中国企业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中国制造仍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的一个方案。

我们看到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到2025年到今年我们再反手过来看,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超强产业链,超强竞争力的一个世界制造大国。从过去欧美通过碳排放约束想约束中国发展,到现在中国反而通过碳排放的一个约束抑制了整个欧美的发展,实现了新兴产业全面被中国占有。“新三样”包括光伏、太阳能、风电等这些,还有新能源汽车都已经成为中国的绝对主力。而欧美在这些产业链都已经面临着剧烈的垮塌压力。所以包括太阳能、风能这些现在已经成为反内卷的核心的一个标志,原因在于我们的出口价格一年之内能降30%-50%,这种竞争力是没有能够竞争的。国内我们压力大,但是相对来说我们到2025年,到2035年,到2060年我们碳达峰、碳中和世界上来说只有中国才达到更伟大的目标。

在这发展之下,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的新能源发展以纯电动加插电混动的线路,我们国家的战略是长期稳定、坚定、可持续的战略,。我个人认为新能源加混合动力的线路是没有希望的,尤其是氢能源。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同学就在研究,90年代时候90年代初我们同学就搞氢能源,挺努力的。搞了半天90年代末实在搞不下去了改行去干IT了,IT那时候还有泡沫,还能够挣点钱。所以那时候做个博士很惨的,本专业根本就没有的。这是当年做的氢能源,那时候大概也是几千台的规模,到现在经过了30年努力到了一万多台的规模,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氢能源基本相对来说发展比较缓慢,混合动力是20世纪90年代镍氢电池时代的产品。电池已经发展到锂电池,而混合动力仍然没有提升,没有像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的发展。

整个电动化的转型,日、韩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滞后的情况。所以我个人认为在金属线路加上基础规模来看,中国企业具有可持续的世界超级领先的位置。这种领先是我们的战略决定,也是我们的体系能力决定的。尤其可以看到,在纯电动发展中2025年我们占到世界纯电动65%。从2022年占到65%,到2025年仍然是在65%,我们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世界各国、各个企业都把纯电动作为核心的发展方向,没有一个企业不认为纯电动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这样的话也带来中国在充分的竞争之下实现了超强发展,而像特斯拉等这些企业在充分的竞争中发展面临着直接的倒退的压力。特斯拉在当年2020年时占到世界23%的份额,2021年23%,到2025年只有世界13%的份额。五年期间降了十个百分点,面临着严峻的倒退。中国企业包括像比亚迪、吉利、上汽、灵宝、长安、小鹏、小米,还有一汽、蔚来、广汽、奇瑞、东风、长城等这些企业全面获得了超强发展态势,展现了中国企业全面发展的良好表现。

在插电混动中中国企业更具有超强的创新能力,实现了中国创新超强的发展。也就是以乘联会说的甲乙他混加增程式的线路获得了超强的成功,甲乙他混的线路我们获得超强的一个市场表现。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把日本的普通混合动力升级为插电混合动力,实现了中国对日本技术的一个平替的现象。这样的话中国插电混动在世界占据了75%份额,从2020年的25%上升到2025年的75%,实现了超强增长。而欧洲企业从2020年占到世界65%,降到了现在的16%,出现剧烈的下滑。

我们为什么说欧洲企业将面临剧烈垮塌的压力?首先来说他们的理念出现了严重问题,做事情、路线、方法态度是决定关键,而欧洲企业的这种纯左的这种态度理念对他们的企业发展,对企业的基础线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从2020年时候欧洲企业就想发展纯电动,插电混动就不发展。只发展新能源纯电动,不发展燃油车,这样的话就把他们企业完全给搞死了。所以这样的话欧洲企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垮塌性的压力,当时我们看到欧洲企业基本就不搞发动机了,而到现在欧洲企业又爱摇摆搞不搞发动机的问题。所以最终搞来搞去最后把自己搞死,这是一个最大欧洲企业叫作线路的问题。

日本企业、韩国企业在混合动力方面抱残守缺,这种抱残守缺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从企业角度来说我也赞成这个方案,因为企业最主要任务就是挣钱。一个丰田挣的是中国所有企业利润的2倍,一个丰田的一个企业挣三百多亿,中国所有的汽车整车结合起来一百多亿美元,。日本的丰田是中国现在真正除了比亚迪跟宁德时代之外其他企业的近十倍的利润,你们可以想象吗?丰田因为没有搞纯电动,所以他企业利润做得很好。所以中国企业是在痛苦中转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发展之下,我们看一下中国汽车总体的发展局面。中国汽车应该说总体来看达到5万亿的规模,相对来表现是比较强的。而且中国汽车现在进入了整个国家推动消费升级、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发展的良好局面,在2024年我们报废342万辆车,2025年我们报废了650万辆车。而整个销量来看,去年是1240,今年是1250,这是公安部的数据。从这算算,我们报废更新占据了一半以上的规模,实现了超强发展的良好局面。

而且我们汽车行业现在面临着比较艰难局面,过去我记得一个行业特征,中国最优秀的行业就是烟、酒、药。这三个行业是中国最优秀的行业,利润属于超高的水平。尤其我们酒的行业利润达到20%的利润,而我们烟的行业达到14%的利润,药的行业达到14%的利润。汽车行业当年也能达到8%的利润,但现在我们已经降到了4%,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压力,而在压力变化之下整个汽车行业也面临规模的挑战。

我们说整个汽车从2017年的2800万到现在2025年的3400万,实现了超强的增长。现在来看我们的3400万的规模已经达到了超强水平,在最新我们已经调到3450万。2025年我们也应该能达到3450万的规模,而且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过去以大集团为代表的格局,逐步变成了独立车企为主的发展格局。整个大集团过去的传统概念现在面临着严重垮塌性的压力,而在变化之下整个中国市场尤其面临着深度的变化。从2020年的1975万,不到2000万,到2025年达到3000万。从不到2000万到3000万规模,五年期间涨了1000万,2000万到3000万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奇迹。

中国汽车获得了超强发展,而且像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还有长城,以及上汽乘用车等这些企业获得了超强增长,自主品牌获得了超强发展的良好概念,实现了超强的增量。而在这样的发展之下中国车市高端和小型车获得了超强发展,尤其B级、C级、高端车型跟A类一级汽车获得超强发展。

尤其在今年,整个零售按照我们的统计,同比增长了75%A类一级车,实现了超强增长的良好表现。而且下半年我们的车市仍然呈现较好表现,在这里头增换购比例达到了60%,实现了超强发展。今年月度达到63%都是增换购的比例,增换购的比例也是比较多的。而在发展中应该说总体来看合资品牌燃油车还是具有巨大优势。

我们认为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相比在发动机技术上还有明显的差距,合资品牌以大众丰田为代表的发动机技术和产业的制造能力还是绝对优势,绝对领先的。大众丰田表现极其优秀,而自主品牌也在快速跟进。尤其我们看到像合资品牌的主力车型面临着超级优秀的一个良好表现,朗逸、轩逸这些车型表现来看极其优秀,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如果我买车的话我也想买这个。我当年就说过一句话,我只买燃油车。原因在于,我就买这些高性价比的产品,而且使用起来很方便。我个人认为这些是真正老百姓的一个很好的主流选择,但我们面临着传统燃油车应该说压力越来越大的一个局面。

整个现在来看,新能源车呈现了爆发增长态势。在这里头应该说新能源车从2020年的100万到2024年的1100万,到2025年达到1300万,实现了整个五年期间增长1000万的一个超强规模。而且出口也从过去的2020年4万台,到2025年达到160万台以上超强水平,应该说实现了超强增长态势。总体表现来看,中国汽车出口,尤其是新能源车出口实现了良好的一个态势。

整体来看,今年预计我们认为大概在210万到220万台的新能源车出口表现,而且新能源渗透率现在也达到55%的超强表现。出口的新能源渗透率现在也达到40%的表现,实现了今年新能源出口超强发展的良好局面。新能源乘用车成为我们出口核心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在今年从3月份之后从去年30%上升到今年40%,相对于8月份去年的话我们提升了近20万出口渗透的表现,实现了超强表现。

在这里应该说整个合资品牌,整个行业也在努力地推进之中。尤其我们看到了像奥迪、丰田、本田、日产等,这些都推出了独立的新能源子品牌,实现了真正的一个以中国市场和中国力量为主导的研发,实现了本土研发的一个升级,获得了良好增长的态势。而这里以华为为代表的5G也从15万块钱到100万块钱,实现华为产品的全覆盖,获得了良好市场的一个表现。

在表现之下,整个新能源的区域渗透率也是插电活动在特大城市是20,在县乡市场是19。而纯电动在特大城市是42%,在县乡市场也有30%,实现全面覆盖良好表现。在这种表现之下,去年旧换新政策拉动了车市增长,尤其纯电动的四轮中高端市场和A0级市场去年实现了爆发增长态势,年末相对于7、8月份市场翻了一番的水平,实现了良好的增长。

在发展之下,整个价格战未来来看成为常态发展的趋势。整个新能源汽车还有行业发展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价格,当然了,我们是在质量很好的情况下的一个价格。实际上我们现在产品质量已经越来越好,尤其我们在质量协会的领导下,中国汽车出口产品,还有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现在已经比肩于国际水平,实现了超强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行业发展来看,整个总量增长,结构在中高端。随着我们质量品质的提升,我们在30万以上的市场获得了超强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我们看到以自主品牌新能源为代表,实现了在高端巨大突破,整个占到我们车市份额,自主高端已经占到了,在30万以上5%以上的份额整个市场份额只有15%的比例,而我们占到了1/3的表现,实现了超强增长的良好表现。

而在表现之下,整个新能源的表现现在来看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实现了超强发展。特斯拉已经从过去的第二位现在被吉利超越已经到了第三位,在9月份做数据的时候我在这看,我说特斯拉跟长安就差了几百台,马上就要被长安给超越了,,所以我们说中国自主实现了超强增长的一个良好的表现,获得了超强的一个表现。而纯电动车型然后也是吉利星越等这些呈现良好的一个表现,而在增程式问界M8、理想L6,这些表现来看都不错,尤其像BJ40增程式这些表现也是极其突出,而插电混动比亚迪表现不错,而吉利、奇瑞等这些表现也是极其良好的态势。

下半年车市也呈现良好的环境表现,而且行业整体运行状态也呈现相对良好的走势,整个新能源车的盈利得到了逐步的一个改善,二手车市场也获得超强发展。

而在全球市场我们看整个中国汽车,全球市场从2010年的100万到2025年到750万,实现了超强的一个增长状态,所以今年中国车市就呈现海外市场超强增长,而且在3月份之后摆脱了俄罗斯的去库存危机,中国在海外市场超强增长态势。今年中国出口增长最大的问题就是俄罗斯市场的暴跌和其他市场爆发式增长态势。去年是欧盟下降,今年是俄罗斯的一个黑天鹅,整个中国车市在这影响之下仍然实现了今年21%的增长,整个中国的出口增长到8月份,俄罗斯仍然回到了第一位水平,而在2025年整个表现来看,俄罗斯已经占到了第三位。所以俄罗斯从今年上半年下降了80%的一个出口,到逐步降到60%,然后现在降到55%出口的下滑,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所以俄罗斯、阿联酋、墨西哥、澳大利亚、英国成为发展的核心市场,而比利时这些市场面临着一定的下降趋势。

新能源车出口应该说总体来看实现了超强的一个增长态势。尤其是我们看到纯电动、插电混动,增速来看纯电动乘用车今年增长了24%,而插电混动增长185%。8月份整个插电混动增长了308%,实现了超强增长的良好态势。而且在货车里,插电混动同比增长了960%,实现了超强增长的良好态势。在这个增长之下,整个中国汽车的出口应该说总体来看汽油车的出口在,这里头应该说中南美、前苏联,然后中东、非洲这些都是核心的主力市场,所以欧盟市场对我们来说是很小的一个市场,在那我们的出口在2025年1~8月份只有13万的规模,而在前苏联我们有49万,而中南美也有49万的规模,所以中南美、前苏联、中东这是三大市场,这三大市场实际上是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贡献,欧盟相对澳大利亚市场应该说总体稍大一些,而中国对俄罗斯的市场现在来看处于一个逐步恢复期,从2025年下降60%~80%,到了现在下降50%左右,现在得到了明显改善,而在这下降中,应该说汽油车对俄罗斯下降应该是比较明显的,而插电混动、纯电动仍然是有一定的增长的良好表现。

而在表现之下,自主品牌多生孩子好打架是一个核心的战略,尤其在海外市场急剧变化的复杂情况下,一定要多生孩子好打架,我们认为在国内市场现在是急需的,在国际市场也是急需的。优生优育是比较大的问题,因为你优生优育不适应快速产品换代,不适应这种海外政策快速迭代,比如说像奇瑞捷途、凯翼、OMODA、奇瑞星途,还有特斯拉,还有像长城等等这些产品,尤其吉利,等等这些以俄罗斯本地品牌的一个形象出现,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良好的局面。所以这样我们认为在海外市场自主品牌一定要坚持多生孩子好打架,实现在海外应对政策灵活变化的特征。

我们中国其他商品的出口比汽车优秀得多,出口的表现10年之前已经是世界领先。所以现在来看,我们一定多学习我们家电消费品出口的经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良好表现。而对俄罗斯出口应该说也是面临着逐步恢复的局面,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在1月份降到了4万台,去年我们是达到了14万台的规模,1月份、2月份我们只有几万台的规模,所以现在来看,俄罗斯去库存也逐步完成,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仍然有巨大的发展,而且在柴油车出口方面我们对整个像非洲、中南美、东南亚、大洋洲都获得了良好表现,实现了超强增长的表现。

而在混合动力车型方面,我们最大特点是中国以上汽为代表,发展了大量的混动,普通混动产品出口欧盟获得了巨大发展。欧盟今年实际上到8月份我们出口了11万台,在中东出口了8万台,这里是我们认为都是上汽他们做的产品变形是比较优秀的,获得了与日系丰田同样的竞争力,获得超强发展。所以自主品牌应该说混合动力产品专攻海外获得了超强发展,像阿联酋、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等这些混合动力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

而纯电动的出口现在来看,欧盟达到了42万台规模,东南亚31万台,其他地方还是相对比较小,所以欧盟主要是我们纯电动出口的核心市场,在市场上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是我们说欧盟的新能源车已经没有太强的发展机会了,因为我们研究过产业链,整个从钢铁,从铝的制造方面,欧洲已经基本上全面垮塌,没有太强钢铁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已经远低于中国宝钢这些企业。而中日韩像日本钢铁、中国宝武钢,这些都是我们真正的基础。而电池行业,欧洲就没有强大的电池企业,中国有超强的电池企业。在智能化方面欧洲没有优秀的智能化的企业,中国有超强智能化企业,这个都不是关税能够解决问题,也不是知识产权能够解决问题,这个是一个产业链垮塌的持续的影响,所以带来了全面的一个变化。

而在自主品牌现在来看在各地市场获得了超强的突破,尤其是像比利时、韩国,包括英国、印度等这些市场都表现来看是极其优秀的。

中国的插电混动,尤其是中国比较神奇的在欧盟对中国插电混动采取了抑制措施之后,中国转身就变成了插电混动,纯电动我不出了,我插电混动出。从2023年我插电混动只出口欧盟4万台,到2024年是6万台,到2025年现在1~8月份已经出口17万台,全年应该出口了25万台。整个欧盟的插电混动我们出口增长了494%,实现了超强增长。所以这就是我们政策的一个变化,带来的强大的一个增长动力。所以中国插电混动,像阿联酋、像比利时、像以色列、像意大利、像西班牙、德国、英国、法国等都实现了爆发增长的态势。

所以我们认为法规根本就制约不住中国。中国自主品牌是不怕贸易战的,中国自主品牌有超强的一个自我调节能力跟适应市场的超强能力,所以我们才能成为世界超强发展。

再一个我们中国的产业链超强发展,电动车产业链获得超强增长的良好的表现。应该说尤其在稀土方面,我们知道中国是最神奇的地方,中国的稀土占到世界消费价值和冶炼的90%以上,所以现在来看欧洲企业面临的整个北美企业没有稀土,11月贸易战中美之间肯定还要延期,因为美国没有中国稀土就活不下去,而在短期之内他们还是改变不了这种局面,所以中美贸易战现在打不起来,所以这样稀土大战决定中国发展,而且在这情况下中国电动机替代发动机,实现超强的增长,现在电驱三合一,电控三合一,还有我们的热控热管理等等这些系统,其实中国电动车的电机超强优势相对欧洲企业获得了超强发展。

而且中国的锂矿,现在找矿能力也获得超强发展,中国现在已经不是人多地少,资源贫瘠的国家,我们地矿部今年发布了,我们锂资源从世界第六位升到第二位,中国的锂有的是,中国的煤矿、油矿,还有气田爆发式的一个挖掘增长,就是世界的资源有的是,关键看你想不想挖,想不想用的问题。所以能源问题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在于你的态度问题。

在发展之下,新能源车产业链,中国正极、负极电池材料,还有整车,我们的优势都在上游,都在电池上游,有优势,所以你要想卡产业链,你要卡住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那难度是极其巨大。

上午这些企业都是在千锤百炼中锻炼出来的优秀的企业,所以从正极、负极到电池制造,再到整车,我们中国具有超强的一个全整体产业链的优势,而且电池技术在快速发展。从我们的电池现在向高充电倍率、高比能量、固态电池、热失控无感化发展。电池技术发展跟我们发动机比的话,发动机每提升0.1%的热效率都是一个很努力的事情,而我们电池动不动能量密度就能提升一块,我们动不动就能从半固态到固态,我们动不动就能够使我们的充电速度从2C、3C、4C、5C到6C爆发式增长。

所以不同品类产品在不同技术发展周期,它的这种市场扩展能力跟成本下降能力是不可比拟的,所以现在中国电池在140瓦每千克,整个来看实现了低成本快速发展,过去说一度电要1000多块钱,现在一度电也就300块钱,而我们同时要问一下,大家很多企业都不是300块钱采购的。

而国际企业更是这样,欧美企业日本企业为什么不沦为打工?日本企业是努力的自己就造混合动力,我就不用你电池,短期之内它获得巨大利润,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还是要走到纯电动的线路,而电池行业实在是太好的一个行业。电池整个增长速度这几年保持在30~50%的一个增长,实现了超强增长,尤其是电池的热效率,电池的储能,等各方面实现了超强发展。再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这些实际上是在超高速发展下,行业超景气度情况下获得一个超强发展,所以我们整车企业未来一定要造电池,未来整车企业如果不造电池,作为大集团将没有太大的活路。我个人一直是这种观点,三年之前、两年之前到现在我们还是这个观点,整车企业一定要造电池,一定要可持续发展。

而在这里头可以看到在竞争中,世界竞争就是中日韩的竞争,宁德时代、比亚迪、LG、三星、SK和松下实现了超强发展,而欧洲企业根本就没有,美国企业根本就没有电池,所以在电动化转型中,他们只能够用他们过去的传统的秩序优势来挤压我们,但是这个空间实际上没有多大,他们挤压不住我们,中国实现了超强发展良好态势,尤其在电动车、底盘、悬架这些,过去作为他们的优势,现在已经变成我全面发展态势。智能化、线控化、协同化成为底盘发展核心的优势,而智能底盘现在是快速的升级,出现了超强发展的态势。

同时中国还有一个最大优势,中国的充电桩是世界比拟不了的,中国在充电桩,在造充电桩,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优势明显,带来了中国新能源发展在充电领域来说跟欧洲完全不可比拟一个优势,所以中国的电动化也获得了超强的发展,在海外我们也形成碾压性的一个优势。而且我们车桩比现在都不是1:1的关系,而是1:0.7的关系。桩远多于车,大家有充分的桩可以选择,实现了超强的增长。而且在硬软件集中度协同发展推动快速发展,尤其是整个软件推动了行业发展的态势。车辆的结构也从分布式到预集中,到整车集中的发展。而且算力、数据、算法端全面改变了电动车发展全新格局,实际上智能辅助的技术底层逻辑支撑全域化数字化发展良好态势,而辅助驾驶等这些再来看也快速发展。包括芯片、算力等这些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自主芯片也获得了超强的成功,而且车端的算力从过去几十米到几百米,到千米的算力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我们看到像英伟达、特斯拉、mobile,然后还有我们的地平线、黑芝麻、华为、小鹏等这些在未来智动化都取得了超强的发展,而且未来来看智能化的配件将极低,一个车智能化的东西比我们一个手机贵不了多少。一个手机几千块钱,我们一个车上的智动化的套件也就是五千块钱。就是几个摄像头加上几个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可能现在也要取消,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东西,最后全是靠算法。就跟人一样,人做什么事全是靠着我们的眼睛。

未来来看,整个智能算法决定未来发展关键。像我们的算法从过去的端对端到视觉语言模型,到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到世界模型快速发展。整个仿真AI推动下虚拟技术提升的发展使智动化获得了超强增长的态势,而且我们现在全链自研,包括小鹏、华为、理想、小米的全车自研在努力推进,而且像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上汽、广汽、领跑、蔚来等这些在自研加外部的供商。

我们看到,中国优秀的像华为、大疆、元戎、萌萌塔等这些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智动化的套件,实现了智动化全新发展良好的态势。所以智动化的智驾平台将获得超级发展的良好态势,所以我们看到像华为、大疆、元戎、青州等这些全面在智动化方面发展。而企业现在来看,像吉利、天神之眼、千里浩瀚、长安智驾、乾崑智驾等这些都获得了超强发展,而且跨域的生态也实现了超强发展的态势。

利用出海机会我们制造更大产业链现在向高发展,实现了超强发展的态势。现在面临着整个国际上来说数据安全和网络合规等各方面更加复杂的情况,而且我们的语言环境还是有一定压力。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在智动化发展方面,未来将有全面发展机会。未来出海发展,我们认为中国将有巨大的一个发展机会,尤其电动化我们在小车市场能够补齐短板。在燃油车时代我们中国像夏利、吉利、比亚迪、长安,那些小车们全死光了。

大家可能都已经不记得名字,像夏利、吉利熊猫、比亚迪F0、长城的精灵、长安的奔奔全死光了,但是到电动化时代又全回来了。我们的小车现在在智能化时代又实现大车、小车全面发展的态势,未来来看中西部、中西部小城市先有市场,我们有巨大发展机会。

中国消费能力是一个超强增长,中国的车市仍然有巨大发展机会。尤其我们认为整个来看,像中西部,像海外,像东南亚,还有欧洲市场,实际上跟我们的消费能力基本来说是差不多的。所以中国汽车消费有巨大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出口应该来说意义是极其巨大的。

中国汽车出口现在来看,跟其他产品完全不同。中国其他产品基本都是面向美国为代表的出口,不管是去越南、中国香港还是去哪儿,大部分都是去美国的。新车产品包括新能源的产品基本没有去美国,都是自主造的。

未来来看,汽车行业具有超强的发展空间,发展之下我们对车市呈现了一个强烈的信心,实现良好表现。而现在来看,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一半以上的市场现在是欧美日韩的产品,现在来看欧美日韩在制造业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中国产品在中南美、非洲、东南亚实现了全面发展良好局面,所以未来来看整个这些产品,美国的车只能在美国生产,美国销售,想到其他市场销售基本没有太大空间,所以我们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一个概念。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是超强的,最后就剩几个孤立的城市。

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为什么作为世界工厂,整个世界总害怕中国?因为我们的手机出口8个亿,笔记本出口1.4个亿,平板出口1个亿,电视机出口1个亿。我们的彩电、冰箱都是6000万、8000万的出口规模,而我们的汽车只有600万的出口规模,我们的电动车只有200万的出口规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的产品未来来看在世界的地位,世界制造业能力将大幅提升。我们从现在的33%的市场份额,未来来看我们应该说到40%就到4000万,到50%是5000万,到60%就是6000万。

中国汽车在海外应该说在未来来看,在千万辆级规模是没问题。所以我们预测“十五五”期间中国将达到4000万规模,出口从650万到1000万的规模,实现一个超强增长的态势。所以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仍然有巨大空间,国内对消费也有巨大增长空间。

总体来看,在“十五五”规划,中国汽车突破4000万是完全有空间的。所以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在未来来看,质量越来越好,竞争力越来越强,中国汽车的未来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中国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67923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