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装备保障精细化网格质量管理模式

作者:李 超,王 瑛,陈继成,张 育 发布日期:2019/01/09

摘要:本文分析了复杂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内涵、内容,探讨了引入网格管理的作用意义,并从网格划分、管理结构、网格工作流协同三个方面构建复杂装备保障精细化网格质量管理模式。最后,从遵循探索WSR方法论、建立健全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吸收运用精细化管理技术簇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为我军建立科学适用的复杂装备保障质量管理新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网格管理;WSR;模式

 

武器装备保障质量是装备管理工作效果的综合体现,是部队战斗力生成、转化和保持的重要基础。随着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深入,武器装备保障质量管理模式经历了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三个发展阶段[1]。进入新世纪,世界军事强国研制并列装了航空母舰、空间武器、四代机、大型运输机、战略轰炸机等复杂装备。复杂装备保障是保持和恢复战斗力的技术基础,保障质量是否过硬对战役的进程与结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装备保障质量管理复杂性成几何级数增长,在管理理念、管理体系、技术应用等方面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近年来,美军开拓了精益六西格玛[2]21世纪美空军精细化行动,显著提高了武器装备保障质量管理效益。因此,分析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内涵,探讨当前我军复杂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  装备保障与精细化质量管理

1.1  精细化质量管理

精细化管理借鉴工业史上一切有价值的管理学成果,围绕科学费效,聚焦系统能力,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精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各管理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人员职业化,从而创生管理理念与模式,最大化满足外部需求[3]。它是社会分工、服务质量精细化,需求多元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既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工程化方法和技术。

精细化质量管理既有工程技术的属性,又有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属性,是对两者进行交叉融合形成的综合性技术成果。从理论方法角度来看,精细化质量管理是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以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点,以先进质量管理技术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内容涵盖了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PDCA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风险管控等多个方面[4]

1.2  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

装备保障是指为使装备处于战备完好状态并能持续完成作战任务所需的保障工作,涉及技术保障、器材保障、弹药保障、勤务保障等诸多方面。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是综合运用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理论、工具与方法,以持续提升体系保障能力为目的,对装备保障全系统、全过程、全要素实施科学管控的质量管理实践活动。它遵循装备保障的客观规律和特性要求,体现精细化质量管理的思想精髓,以精益思想、精确保障、精准控制、零缺陷管理、六西格玛管理为理念,依据法规制度、依据质量标准,管住工作流程、管住过程监控、管住作业行为通过建立健全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保障工作流程、系统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力求精确掌握装备状态、精确调配保障资源和精确控制保障流程,让符合岗位专业能力标准的人员在正确的时机、用适用的工具确保保障高效优质。

1.3  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内容

复杂装备保障质量精细化不是孤立的某一具体单元的精细化,而是保障体系性的精细化质量管理。包括6个子系统:基础系统、管理系统、业务系统、测量分析系统、改进系统和方法支持系统。如图1所示:

图片1.png 

1  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内容

2  复杂装备保障精细化网格质量管理

2.1  网格管理

网格管理来自网格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5]。网格技术始于20世纪年代中期,通过统一网络协议将全球计算机、数据库和传感器、远程设备等物理设备集成为有机整体,为终端用户提供更为强大快捷的一体化服务,消除信息孤岛资源孤岛。每台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就像摆放在围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棋盘上纵横交错的线条对应于现实世界的网络,故此称为网格。网格这一思路,对网格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网格管理借用网格技术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再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网格间的协作关系,整合流程和资源,使管理方式更加集约、精确、敏捷[6]。它的本质是集成优化,手段是流程再造技术(BPR)+信息技术(IT),好处是提高管理的标准化、敏捷化水平,提供精细化质量管理框架。目前,在城市治理、景区管理等领域获得成功应用,为发展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2.2  作用意义

引入网格管理,以网格的方式将装备保障要素统起来,强起来、细下去,可以进一步推动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水平,更好更快地催生保障力。

1. 提供装备保障精细化管理框架。精细化质量管理是理念原则,具体管理方式是活的。如何从全局上谋划精细化质量管理活动,统筹装备保障主体、过程、资源,关乎精细化质量管理展开实施效果。网格管理方式一方面将装备保障分层分区管理,另一方面规范强化他们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工作协同,在集成做强的同时,促进管理简化有序。这为精细化质量管理提供配套适用的载体、路子,即网格化的精细化质量管理框架。

2. 促进装备保障资源优化与共享。保障资源在网格管理中是集成共享、透明可视的,可以从全局层面上进行实时调配,支撑保障过程和决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一优势更加明显。全局资源横跨内部外部资源、纵贯宏观微观资源,除了及时足额地支撑保障流程实施,还能利用海量数据挖掘,支持装备可靠性分析和保障管理决策和预测。

3. 协同保障运行与质量安全监察。装备保障以质量安全目标牵总,以保障运行控制和专职质量安全监察反馈确保保障全过程顺利实施。建立相对独立的保障运行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其内在合理性。组织指挥和监察评价彼此独立、相互协同,正是网格管理在城市治理等应用领域的重要特征。两者的分离协同,有利于提高监察力度和保障运行质量速度。

4. 指导保障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要求进行四化。其中的标准化、信息化主要是对现有工作进行,对总体情况和未来情况把握不够。网格管理将装备保障网格化,可以很明确知道在保障工作包、工作类等层次要建立具体的工作标准、质量标准、检验标准、考核标准,对于后续还要建立哪些标准底数清楚。信息化规划亦是如此。按照网格管理框架,哪些管理信息系统要互联互通或是继续研发,信息化支撑的总体需求是明确的。

2.3  精细化网络质量管理模式构建

装备保障网格管理框架包括两部分:一是保障网格划分。划分各网格范围,明确保障资源归属;二是保障网格管理结构。逐步梳理单个保障工作(点)、保障项目(线)、保障大类(块),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界面。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立体的层次化装备保障网络。再按照物资流、工作流、信息流,分层固定在划分后的网格上。

2.3.1  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是以流程为指挥棒,决定需要协同哪些组织机构,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内容。流程进一步细分为一系列子流程。所负责的工作内容、配套的过程控制方法手段、保障资源也归并相应的子流程里。通过工作分解结构(WBS)、组织分解结构(OBS)形成多个层次、多个流程模块的保障网格,直至保障工作包,如图2所示。

图片2.png 

2  保障工作包网格

2.3.2  管理结构

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开发配套的信息系统,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机制,即构成装备保障网格管理结构。装备保障网格管理结构是以战训任务为牵引,以满足装备保障质量需求为目标,从物资流层、网格工作流层、信息流层三个层次进行搭建。如图3所示。

图片3.png

3  装备保障网格管理结构

物资流层包括装备、弹药、器材、工具、检测设备等,涉及保障作业、制造厂、修理厂等单位。按照现代供应链思想整合全系统范围内的物资流,进行信息编码,定位到保障网格上,由管理信息平台分类管理。

网格工作流层以保障工作包为底层网格单元,向上聚合可形成高级保障网格,按照流程文件定制保障网格协同工作。

信息流层是保障要素和流程的数字化平台,规范保障资源代码,分类整理集成,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建成以办公区、修理厂、保障作业区为主,覆盖全部保障场所的高速网络。将技勤、修理厂、制造厂等单元接起来,把装备、弹药、车辆、人员、数据等分散的系统管起来,实现网上下达保障指令、快速调度保障资源、在线技术支援、质量安全监察反馈等。

2.3.3  网格工作流

装备保障网格工作流根据一系列的流程规则,完全或部分地把网格协同起来。所需保障资源在不同的网格之间传递和执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图4):

图片4.png

4  装备保障网格工作流

1)网格工作流协同:不同网格按照指定的业务或功能需求有机组合,完成一个或多个复杂保障任务。根据工作流制定流程文件,规定由哪些子网格构成的,以及各子网格的执行顺序。

2)保障资源管理:将保障资源分类整理编码,建立综合数据库。将工作流任务对应到网格中的具体资源,合理调配。

3)网格工作流双轴化双轴是指保障管理指挥轴和质量安全监察轴。建立双轴网格工作流的目的是整合保障职能,解决保障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到位等问题。

质量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全区域的保障实施计划和管理监察。它掌握保障管理的现状。发现问题后,采集各类信息及时反馈给保障管理指挥机构,并对处置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它是保障网格管理的信息中心、监控中心和评价中心。

保障管理指挥机构除了利用协同工作流和资源调度完成正常的保障运行控制外,还接收质量安全监察机构发送的问题。针对问题,调集专业保障网格协同工作,具体改进落实保障问题。

3  装备保障精细化网格质量管理实施对策

3.1  遵循探索精细化质量管理WSR方法论

装备保障涉及机构编成、组织指挥、现场管理、保障作业等,关键在于有效协调质量过程中物、事、人的和谐交互。以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7][8]指导精细化质量管理,能够促进外场保障系统的过程层次性、协同涌现性、平衡适应性。将的行为规范(管理标准)、的过程规范(工作标准)和的质量规范(技术标准)进行了总结、提炼、整合,用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进行了概括、归纳、优化,并参照、引用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建立起了符合行业特点的三大标准,如图5所示。

图片5.png

5  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的精细化质量管理

3.2  建立健全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提高装备质量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9]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由组织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作业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10]。组织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面向组织建立的,明确细化能力职责,工作界面等,为保障作业奠定基础平台。作业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流程再造与规范化、标准化,有效识别和控制质量风险。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以管理目标为引领,以岗位责任为依据,以管理标准为支撑,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形成基于目标管理的、严格过程控制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调整)作业循环,如图6所示。

图片6.png

6  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

目标体系包括各类任务和计划指标,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建构涵盖总体目标、部门目标、岗位目标、人员目标等四级目标体系,按照SMART原则(明确的、可衡量的、可接受的、可实现的、有明确期限的)制定目标指标;责任体系包括管理责任、岗位责任、质量安全责任。运用组织演化理论、借鉴外军和民航适航做法,优化保障组织机构,构建保障责任链;标准体系包括工作标准、流程标准、人员能力标准以及相关法规制度四大类。从装备、流程、人员三个方面梳理完善,做到标准完备,协调匹配;考核体系包括评价体系、改进方案、奖惩办法等方面。运用激励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结合目标体系,完善各层级各类人员考核体系。

3.3  吸收运用精细化质量管理技术簇

精细化质量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以标准化操作提高效率)、戴明的为质量而管理(以PDCA循环持续改进管理),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以消除浪费达到节约增效);工程化方法包括思维方法、设计方法、实施方法;技术包括管理运筹技术、数理技术、信息技术等。就装备保障而言,按照对象不同,具体分为问题发现技术、运行控制技术、持续改进技术,如表1所示。

1  装备保障精细化管理技术

    技术类别

对象类别

问题发现技术

运行控制技术

持续改进技术

装备类

统计分析技术

状态监控技术

构型管理技术

作业革新技术

人员类

专业能力考核

绩效考评技术

现场管理技术

能力等级管理

教育培训技术

流程类

价值流分析技术

约束分析技术

过程统计控制技术

质量检验技术

推演演练技术

流程再造技术

资源类


资产可视技术

调度优化技术

综合类

能力论证技术

体系审核技术

持续适航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

PDCA技术

六西格玛技术

4  结语

质量管理模式构建是有效实施装备保障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世界军事强国经验表明,在发展武器装备的同时,必须注重装备保障质量管理模式的改进。本文分析复杂装备保障精细化质量管理内涵、内容,探讨了引入网格管理的作用意义,并从网格划分、管理结构、网格工作流协同三个方面构建复杂装备保障精细化网格质量管理模式。最后,从遵循探索WSR方法论、建立健全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吸收运用精细化管理技术簇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为我军建立科学适用的装备保障质量管理新模式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康锐,王自力.装备全系统全特性全过程质量管理概述[J].国防技术基础,2007,4:25-29.

[2]采峰,马召,孟菖等.美国典型军工企业六西格玛设计应用及其启示[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20(1):141-145.

[3]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袁家军.航天工程精细化质量管理[J].中国工程科学,2011(8):36-42.

[5]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23(3):1-7.

[6]林青.拓展网格化管理与创新社区治理机制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5):35-41.

[7]顾基发.唐锡晋.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综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17(6):51-56.

[8]张立君,李爱民.基于WSR的装甲装备维修过程质量点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13,34(11):82-85.

[9]韩延林.适应装备建设发展要求,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装备质量,2010(9):1-4.

[10]李双明,李 健,姚云峰.提高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的方法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4,22(8):25-27.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中国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邮箱:info@caq.org.cn
Copyright©2003-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67923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0185